中国雕塑艺术史——五代至元雕塑
双击自动滚屏,单击停止
发表时间:2014/4/29 16:21:58   浏览人数:479 人

    五代至元是中国雕塑停滞不前的时代。

    唐亡后,五代陷入了短暂的分裂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雕塑未能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宋代的社会较为稳定,以城市为中心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起来,代表市民趣味的审美观念随之兴起。与此同时,理学的产生使儒家在与佛家的争胜中逐渐占据了上风,人们普遍更关心现世生活,关注来世的佛教日趋衰落。受此影响,宋代的佛教雕塑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明显世俗化,佛教艺术中理想化的、神圣不可及的面貌渐渐模糊了,代之而起的是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形象。在世俗题材方面,宋代的陵墓石刻多沿袭唐代传统,但气势渐弱。俑在数量和质量上也远不及前代。而小型玩赏性的雕塑作品却开始兴盛起来。
    辽、西夏、金虽是少数民族政权,它们的文化艺术却多受宋朝影响,雕塑亦不例外。现存作品的主流风格仍源于汉族,同时也保存了少许本民族的特色。进入元代以后,蒙古族统治者很重视手工业,雕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元代的雕塑出现了短期的兴旺,现存的一些元代作品在整个雕塑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雕塑正走下坡路,这一短暂的“中兴”实属难得。
    五代至元,以宗教为内容的雕塑仍占多数。这时期造像的基本风格直接承袭于唐,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如辽代造像)。宋元期间,在宗教艺术世俗化的大趋势中有几点颇引人注目:
一、佛教造像仪轨中,罗汉具备性格化特征,较少神性化气质,与世俗人的面貌最接近。宋代罗汉像十分流行,水平也很突出,各地留存了不少优秀作品,如山东灵岩寺、广东南华寺、江苏保圣寺等。
二、道教造像在此期间有了明显发展。宋代皇帝大多崇信道教,宋徽宗时期制定出了完备的道教神祗体系,各地道观盛极一时。元代由于统治者对中原传统信仰采取崇道抑佛的政策,道教亦相当兴盛。现存道教石窟、宫观主要集中在四川、山西两省,多为宋元时始建,其中不乏精品。
三、元代上层人士多信仰喇嘛教,密宗造像十分盛行,留下不少优秀作品。藏密一系的佛教艺术从题材到样式与中原大乘佛教有明显差异,为传统造像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
    宋元时期陵墓石刻保存得较完整的是北宋帝陵群,集中在今河南巩县境内,人称“七帝八陵”。其石刻数量虽不少,质量却普遍不高。体例仿唐代旧制,布局还算严谨。但单个作品体积虽大而缺乏气势,整体感觉拘谨,比汉唐大型石刻有相当的差距。
    宋元墓葬中,各种材质的俑仍非常流行,总体艺术水平仍不如唐代。其中有两点应引起注意:第一,一部分俑与仿木构的墓室建筑结合,做成砖雕的形式,变成建筑装饰的一部分;第二,金元以来盛行的杂剧成为墓俑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宋元时期小型玩赏性雕塑逐步发展,它们往往与工艺品结合,具有实用价值,风格上较多装饰性特征,受到了社会各阶层普遍喜爱。文献记载此类作品相当多,但留存至今的很少,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宋代的孩儿枕、元代的银槎等。
分享信息到:
  • 南京新空间雕塑园林艺术有限公司 电话:025-83338777 苏ICP备06003125号
  • COPYRIGHT 1998-2010 NEWSPACE SCULPTURE LANDSCAPE ART CO,LTD. ALL RIGHTSRESERVED. TECHNICAL SUPPORT:MARTD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