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艺术史——隋唐雕塑
双击自动滚屏,单击停止
发表时间:2014/4/28 16:49:33   浏览人数:487 人

     隋唐是中国雕塑史上的鼎盛时代。经过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政治分裂与民族融合之后,统一的隋、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繁荣。这一时期建立的包括文化制度在内的整套统治制度已相当成熟,成为后世封建王朝效法的楷模。它们为中国雕塑的昌盛,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隋代刚刚结束了分裂的局面,雕塑艺术在风格上既有前代的延续,又结合进了新的因素,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唐代雕塑的整体水平达到了中国雕塑史上的顶峰。唐代国富民强,对墓俑、造像等雕塑品的需求量很高。当时的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的工程管理机构,可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建设石窟、庙堂、陵墓等大型工程。在这些工程中,雕塑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唐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由此而获得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先进的技术及广阔的市场。唐代的社会风气开放,人们思想活跃,精神相对解放,雕塑艺术因此十分富于想像力和创造性。此外,唐代政治长时间稳定,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间的文化艺术频繁交流,相互融合,使唐代雕塑艺术能够在不失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经验,不断地丰富自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代雕塑的各门类发展平衡,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实用工艺雕塑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艺术成就,技术亦趋于完善,就完整而言是后来各朝代未能企及的。
    隋唐时期纪念性、仪卫性雕刻见于文献的很多,保存下来的却屈指可数,其中又以陵墓石刻为主。自太宗李世民凿山为陵以来,唐代帝陵规模都很大。西安附近就有所谓“十八陵”,其他王公大臣的更是难以计数。这些陵墓前的仪卫性石刻保存最完整的是乾陵,神道前的石人、石兽体积巨大,气势雄伟,给人以肃穆庄严之感。不过,设计者似乎更注重群雕在自然环境中的整体效果,单件作品则略显呆板,已没有了汉魏大型石刻的浪漫主义气息。著名的“昭陵六骏”是唐太宗陵仅存的几件浮雕。它们由名家起稿、名工雕造,高度写实且运用了先进的浮雕技法,应代表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就总体而言,唐代的陵墓石刻比汉魏更趋写实,又没有明清那么浓厚的装饰味道,雄浑大气,氛围营造也十分成功,是中国古代陵墓石刻的代表。
    由于经济的繁荣及厚葬之风的盛行,隋唐时期随葬陶俑的数量很多。从出土情况来看,隋代俑的面貌较南北朝时期有了很大变化,上釉俑明显增多,但色彩还比较简单。进入唐代以后,陶俑从题材到面貌都有了大发展。北朝多见的队列铠甲俑渐失,代之而起的是侍女、舞乐、游骑等,它们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生活的习俗与风尚。制作手法也更加精致,俑上施以绿、黄、白三色为主的彩釉,烧成以后的效果亮丽斑斓,即人们熟知的“唐三彩”。
    唐代陶俑风格写实而生动,人物形象富于性格特征。如果说汉俑的生动体现在写意手法及浪漫气息之中,唐俑的生动则基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细心体察和再现。绘塑结合也是唐俑的重要特点,彩绘一方面使俑的色彩更加丰富,另一方面还有助于表现对象的精神气质和心理活动。从雕塑史来讲,唐俑的风格既不像早期陶俑那样简拙,又没有后期那样繁复,它们在写实的同时更重视作品的整体效果,堪称中国古代世俗题材雕塑的优秀代表。
分享信息到:
  • 南京新空间雕塑园林艺术有限公司 电话:025-83338777 苏ICP备06003125号
  • COPYRIGHT 1998-2010 NEWSPACE SCULPTURE LANDSCAPE ART CO,LTD. ALL RIGHTSRESERVED. TECHNICAL SUPPORT:MARTD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