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艺术史——魏晋南北朝雕塑
双击自动滚屏,单击停止
发表时间:2014/4/26 11:09:34   浏览人数:227 人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雕塑兴旺繁荣的时期。汉代以后,中国陷入分裂局面将近400年。在此期间,一方面由于割据战乱,人民生活极度困苦;另一方面,在相对稳定的政权下,社会经济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民族融合与中外交流的时代大潮下,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异常活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富魅力的时期。雕塑亦不例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由于四分五裂的局面,雕塑的风格面貌又趋向于多样化。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雕塑的异彩纷呈主要是源于不同地域的文化而各有千秋的话,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的多样性更体现在汉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优劣差异之中。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影响是此时的重要特点,但纵观南北朝时期,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仍是社会大趋势所在,汉文化仍居于主体主导地位。
佛教的兴盛一方面扩展了雕塑的题材和数量——据不完全统计,此时期以佛教为内容的雕塑占了雕塑总量的9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宗教精神的内在动力,佛教也促进了大量精品的诞生。
    魏晋时期流行的老庄思想影响到社会审美思潮,“轻形重神”的审美观念渗透进了美术创作与实践。此时期的很多雕塑作品,如龙门石窟的北魏造像,其风格明显受到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制作工艺不断进步,写实能力不断增强,绘画性特征也更加鲜明。
    魏晋南北朝的陵墓雕塑分为两部分:留存于地上的大型仪卫纪念性石刻与埋入地下明器雕塑(包括墓俑)。前者保存下来的主要是南朝帝陵遗物。它们集中在现南京附近的丹阳、句容一带,主要是体积巨大,身带双翼,一般被称作“天禄”及“辟邪”的神兽。此时大型石刻的技巧比汉代进步了许多,作品完整写实,富于重量感,威猛雄强,使人不难想见南朝陵园的气魄。
    魏晋南北朝的陶俑出土极为丰富,出土地包括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宁夏、江苏、湖南、山东等,面貌各异。由于政权分离造成陶俑的地域风格明显,此外,明器雕塑远没有宗教雕塑的仪轨繁多,更能体现个性化特点。从总体品质来看,南方多细秀俊美,北方多简约粗犷,各种风格的融合、变异构成了这一时期的陶俑多彩迷人的艺术风貌。
开窟造像的佛教活动最早发源于印度,十六国时期就已传入汉地。最早的石窟出现于佛教东播北线的必经之路——河西,如敦煌石窟、金塔寺石窟、天梯山石窟等,再往东则出现了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北魏年间,由皇室主持开凿了云冈石窟,这是中原地区第一处皇家修建的大型石窟。随着迁都洛阳,河南的龙门和巩县先后成为北魏皇亲贵戚开窟造像之所。东魏、北齐以来,高氏政权又在晋阳(山西太原)、邺城开凿了天龙山、,响堂山石窟。

    由于全民的虔诚信仰,石窟寺院的建设在南北朝时期是国之大事,往往能集中最优秀的人才——由名家绘制图本,再由名工镌刻,留下了许多雕塑史上名垂不朽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是整个时代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石窟寺的建设还往往与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如政权更迭、人口迁移、制度改革、灭法兴法、对外交流等等,这些因素影响了雕塑题材、风格的演变,是了解此时期石窟造像不可缺少的背景知识。此外,南北朝时期的都城寺院艺术,往往对周边地域乃至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如龙门石窟的北魏造像风格,便成为北魏后期流行于整个北方的造像式样。 

分享信息到:
  • 南京新空间雕塑园林艺术有限公司 电话:025-83338777 苏ICP备06003125号
  • COPYRIGHT 1998-2010 NEWSPACE SCULPTURE LANDSCAPE ART CO,LTD. ALL RIGHTSRESERVED. TECHNICAL SUPPORT:MARTDEE